焦點
-
14nm撐不住?Intel悄悄發布桌上版的10nm Tiger Lake共4款版本處理器:Core i9-11900KB、i7-11700B、i5-11500B、i3-11100B
隨著先前Intel發布11代的系列之後,相信對現有桌上型主機的玩家們來說就更有低一等使用者的感覺了,即便目前最新一代(同樣是11代)的Core i9-11900K還是使用終極版的14nm製程,看看筆電玩家們都早已進入10nm時代,難道非得等到年底的12代Alder Lake推出才看的到10nm的蹤影嗎?桌上型使用者到底還要當次等公民多久呢? 看來Intel也有這方面的擔心,畢竟也是有客戶端的需求需要滿足,從上面悄悄放上的資料可以得知,採用Tiger Lake核心架構,具備最高8C/16T、24M Cache、TVB後可達5.3GHz頻率以及僅65W功耗,算是可以稍稍滿足玩家對新製程的期待感,詳細規格資訊已經可以在官方的Ark上面取得,看仔細看可以發現並非採用LGA1200架構而是FCBGA1787(通常是直接封裝焊在主機板上),雖然歸類在桌上型、但其實是因應特定廠商需求而生的版本,一般玩家還是不要過多期待會出現在DIY版本上。 目前從官方已公布的版本可以看到共有4款,分別是型號後面帶有''B''字標示的版本:Core i9-11900KB、Core i7-11700B、Core i5-11500B以及Core i3-11100B,算是提供了特定廠商在各版本的需求性,預計會在2021 Q2推出,而從規格面可以看到有支援Thunderbolt 4,但卻沒有PCIe 4.0、僅支援PCIe 3.0介面,總通道16條,看來對象是迷你電腦(如NUC)之類的應該是沒錯了!(配上Xe內顯,用來對打隔壁棚的G系列?!) 在還沒看到12代的這段空窗期中,Intel會不會在端出其他的牛肉來讓大家聞香一下?或許再過不久,真正的10nm版本就會跟大家見面,在期待Alder Lake現身之前,等不及的朋友就先用用11代的火箭吧!雖然火箭很快就會升空、但總比沒得用好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美光 Crucial BALLISTIX MAX DDR4-4000 32GB」實測開箱,「金屬盔甲散熱」玩家級超頻記憶體模組!
處理器與顯示卡是影響一台電競PC的性能關鍵之一,相信不少玩家們也會把預算通通點到這兩項裝備上,於是組出一台擁有Ryzen 9 5950X搭RTX 3090卻配上一般入門主機板、低頻率記憶體與低速SSD的PC也不無可能,也不是說這樣不好,畢竟每個人都有預算上的考量,但這就像是拿著一把頂配大劍卻身穿新手防裝的劍士一樣,實在是可惜了一把好武器。 想成為一名專業高階玩家,在裝備的挑選上就不能馬虎,而這次要來為大家介紹知名快閃儲存製造商美光(Micron)旗下品牌Crucial所推出的Ballistix系列電競記憶體,小編手上的Ballistix MAX 16GBx2 Kit DDR4-4000更是專為極端超頻玩家所設計的Ballistix MAX系列,究竟這組電競記憶體有多強大,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囉! 美光的Crucial品牌相信玩家應該很熟悉,其中的Ballistix系列也陸續推出了許多款版本來因應玩家的各種不同需求,這次入手的Crucial Ballistix MAX除了小編手上這組32GB(16GBx2)Kit版本之外也提供了16GB(8GBx2)Kit版本,頻率方面則是有4000、4400到最高的5100MHz版本可選擇;實際產品外包裝可以看到採用了熟悉的Crucial深藍塗裝,正面半閘門的設計方式,在還沒打開之前就能隱約看見記憶體本尊。 而在記憶體本體上,相比Ballistix系列繽紛的色彩,Ballistix MAX系列皆採用低調、厚實的黑色鋁製散熱裝甲,長條雕刻紋路設計顯得更加穩重,在散熱上也有一定加分;另外喜歡RGB燈效的玩家們先別急著離開,Crucial還提供了Ballistix MAX RGB版本供玩家選擇,如此眾多豐富陣容就是要滿足玩家們需求。另外,從標示上面可以看到這款版本的低延遲設定CL 18-19-19-39 @1.35V,在整體的效能提升上可以有明顯效果。 來到上機實測的環節了,身為專業超頻電競記憶體系列,當然得要來看看實際效能究竟如何,下面提供了這次的測試平台作為參考;那麼首先透過CPU-Z與Thaiphoon Burner驗證記憶體規格,這款Ballistix MAX系列真不愧是由美光精心挑選的顆粒:D9XFP,採單列8顆2048Mb顆粒設計組成16GB容量,玩家只要選擇XMP頻率即可輕鬆自動調整至4000,光是預設就已經比市面上一般記憶體還要高出許多。 CPU:AMD Ryzen 7 5800X 主機板:MSI MEG X570 GODLIKE 顯示卡:NVIDIA RTX 3060Ti FE創始版 SSD:SP US70 1TB SSD 接著再利用AIDA64與MaxxMem來實際測試效能跑分,可以看到在最基本的DDR4-2666下,AIDA64的讀/寫/複製表現已經來到38124/21327/34496MB/s的成績,MaxxMem上的36.66 GB/s驚人表現更是已經比一些高頻率的記憶體還要快速! 再來開啟XMP後頻率來到了4000,可以看到AIDA64的讀/寫/複製已經來到47797/28150/46961MB/s的優異成績,在MaxxMem上更是一舉突破40GB/s大關來到了43.25GB/s,性能真的是沒話說、直接提升18%! 既然是美光精心挑選的顆粒(D9XFP),相信本身體質相當不錯(超頻力強),小編繼續將頻率往上拉高至4466,可以看到在CL值仍維持在18-19-19的情況下,這組Ballistix MAX電競記憶體表現更加優秀,在AIDA64讀/寫/複製成績為48680/28174/49793MB/s,MaxxMem也幾乎快超越44GB/s來到了43.89GB/s,展現出相當不錯的體質表現。 整體看下來,這支Crucial Ballistix MAX 16GBx2 Kit DDR4-4000電競記憶體的各項表現確實相當不錯,厚實的黑色鋁製裝甲外觀設計,讓人感受到低調、深藏不漏的實力,要高調RGB同時保留高速性能的玩家們更可選擇RGB版本,不過要注意的是RGB版本頻率上最高僅有4400MHz可選擇,想要極致5100MHz版本勢必得犧牲RGB燈效,但小編相信身為效能至上的專業高階玩家們這點犧牲是OK的。 實際效能上更不用說,先不提預設XMP頻率光是基本的2666就有相當不錯的表現,而開啟XMP來到4000後更不用說,驚人的成績實在令人驚艷,即便是對於不想手動往上超頻的一般玩家都相當夠用,當然,Ballistix MAX系列本身優異的體質,要再超頻上去也完全OK沒問題!不管你是一般玩家還是專業超頻玩家,小編都相當推薦可以來試試這組Ballistix MAX系列電競記憶體來為PC穿上強大裝備吧! 廠商名稱:Crucial 美光科技 廠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尋找微星B560超頻王】超頻小教室(二):記憶體安裝DIY與注意事項
看完小教室系列(一)的後,相信玩家們已經充分了解該如何選擇記憶體,而在入手新記憶體後,接下來當然就是準備裝上機啦! 對於各位高手們來說,自己動手DIY裝記憶體這件事肯定是小菜一碟,但想必還是有新手玩家對於第一次安裝、或更換記憶體而有些感到緊張,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搞壞自己寶貴的電腦,但不用擔心,記憶體的安裝方式其實相當簡單,只要小心謹慎地跟著小編接下來的安裝步驟與注意事項,即能順利完成囉! 首先在準備安裝記憶體之前可以先簡單做個外觀檢查、如記憶體上的金手指是否全新(沒有刮傷、氧化),PCB是否完整(無斷裂、毛邊),再來,無散熱片版本的則可以檢視一下有無明顯外傷(譬如顆粒位置),而若有散熱鰭片的記憶體也可以看看鰭片上是否有傷,確定沒問題後就可以準備安裝上機。 而記憶體並不像外部I/O如隨身碟那樣可以熱插拔,所以在更換、安裝前,務必先把「電腦關機、關閉電源供應器」,甚至最保險的就是「拔掉電源插頭」來確保主機板上沒有過電再安裝,以免發生意外造成短路等危險情況發生。 另外除了需要斷電以外,自然中的靜電也有機會因為放電而損壞電腦元件,這時可以透過觸碰未上漆的接地金屬物體,或戴上ESD靜電消除腕帶來安全釋放體內的靜電,以免在安裝過程中受電靜電放電而造成元件損壞。 接著找到記憶體插槽位置,一般常見的主機記憶體插槽位置基本上都是在CPU旁,位置相當顯眼。通常如果是ATX尺寸的主機板大多會配置4組DIMM記憶體插槽供玩家使用,micro-ATX或是ITX尺寸的版本則大多配置2組DIMM插槽,以目前絕大多數玩家在使用上大都採2條記憶體的選擇方式,常見就是採安裝2條8GB容量的DDR4為主,預算比較充裕的朋友也可以直接上16GBx2。 確定釋放靜電後,就可以進行安裝DIY了,假設是要升級更換,那就記得先將原本電腦上的舊記憶體拆除(取下),拆除方式相當簡單,只要按下記憶體兩端卡榫,卡榫結構就會將記憶體模組向上推,接著就可將記憶體抽離,雖說記憶體本身不容易壞,但拿取時還是盡量「不要觸碰金手指位置」。 另外要注意的是,依照每張主機板設計不同,卡榫有分單邊、雙邊設計,在拆除前仔細檢查就可以分辨,千萬「不要大力出奇蹟」哦! 安裝記憶體時將卡榫維持開啟狀態,而記憶體插槽本身有做防呆設計,只要將記憶體金手指上凹槽處對準插槽凸起處就可確保正確方向。 接著務必以「雙手」放置於記憶體模組兩頂端邊緣且「平均施力」將記憶體依溝槽插入,並壓至「卡榫完整扣上」即可,另外在壓入時會需要稍微施些力道,但還是那句話,「不要大力出奇蹟」,若感覺安裝不順暢可以檢查是否為沒有對準溝槽或散熱鰭片太大以至於卡到機構等。 最後再檢查卡榫是否有完整扣上、金手指是否完全插入、記憶體是否平整,都沒問題後就大功告成囉! 另外打算安裝2條記憶體的玩家們,在前篇所述的雙通道技術可不是隨便插任何兩個槽就會支援,如小編手上這張MSI MAG B560 TORPEDO主機板來說,記憶體插槽由左至右依序為A1、A2、B1、B2,A與B各為一組通道,所以要雙通道的插法就是A1+B1或者是A2+B2,這也是目前大部分4槽並支援雙通道主機板的常見安裝方式。 不過如果看不太懂沒關係,前面有提到,MSI的主機板有特別作了顏色標示,玩家只要安裝在同一顏色的DIMM插槽上面就可以了(如果只安裝2條記憶體,記得先從藍色的插槽安裝,就是A2+B2的組合,如果要插4條記憶體,那就全部插上就對了) 以上就是安裝記憶體的方式與注意事項,是不是相當的簡單呢?雖說簡單規簡單,但過程還是務必得細心安裝,畢竟電腦零件是相當脆弱的,相信玩家們也不想因為換個記憶體就壞了整組主機板,但只要小心翼翼遵循正確步驟並記得該注意的事項,就不用擔心悲劇發生啦! 下面附上官方的科普影片,相信玩家對這部分會有更清楚的了解!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g4WP0tr7Y&list=PLLJxhaFfyGEOtGdxfMM8I2GLxJCVinqnx&index=35 ▲板廠沒有說的秘密~迎接下一世代~再次科普記憶體走線的差異! ★活動直通車 超頻小教室(一): 超頻小教室(二): 超頻小教室(三): 超頻小教室(四):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免花大錢就能輕鬆擁有Wi-Fi 6E與PCIe 4.0通道支援,MSI MAG B560 Mortar Wi-Fi主機板開箱
第11代的Intel處理器在功能上新增了PCIe 4.0和Wi-Fi 6E兩大重點功能,前者能夠讓大幅提升硬碟讀取速度,比上一代PCIe 3.0多出兩倍的頻寬,後者則能帶來延遲更低、干擾更少、連線更穩定的網路環境。 然而縱使PCIe 4.0通道已經是新一代500晶片組的標配,但Wi-Fi 6E的部分卻因為各板廠在產品等級規劃的關係,大多只有最高階的Z590主機板才會加入該項特色,使得多數口袋沒有那麼深的玩家只能乾瞪眼。好在,微星新推出的MAG B5650 Mortar Wi-Fi要來擊破萬惡資本主義的規格高牆,讓大家都能用親民的價格,獲得最新的功能支援。 微星新推出的MAG B560 Mortar系列主機板,在尺寸上屬於比一般ATX還要在小一點的Micro ATX,並且還特地為非Wi-Fi版與Wi-Fi使用不同的配色設計(方便辨識?!),非Wi-Fi版使用的是全黑色的外觀,Wi-Fi版則是將I/O遮罩、散熱片等有金屬覆蓋的地方換成了銀白色塗漆,而小編手上的版本則是屬於具備Wi-Fi的版本。 至於在Layout配置與用料上,為了承受Intel 11代處理器超高功耗需求,主機板提供了8+4 Pin的電源插槽,並在厚實的散熱片底下使用了12+2+1相供電設計,並在內部使用了2盎司的銅來輔助散熱,確保主機板能夠承受處理器在全速運轉上的供電與散熱需求,整體來看算是用料扎實了。 而在主機板的下半部,這款MAG B560 Mortar Wi-Fi配置了兩條M.2 SSD的插槽,且相當特別是插槽內部有設計線路切換器,能夠自動/手動切換PCIe通道,所以不論是哪個插槽都能夠支援PCIe 4.0的M.2 SSD,提供最高7,000 MB/s的讀寫頻寬。 但要注意的是,由於處理器先天上限制,即使主機板兩個插槽都支援PCIe 4.0,但能走PCIe 4.0通道的SSD至多只有一組,第二組就必須是走PCIe 3.0通道。 在I/O方面,主機板配備了4組USB 2.0、3組USB 3.2 Gen 1 Type A、1組USB 3.2 Gen 2 Type C、HDMI、DisplayProt、2.5G RJ45網路孔、5組3.5mm音源孔和S/PDIF光纖輸出埠,無線連結則是能夠支援現在最新的Wi-Fi 6E通訊標準,相比過去的Wi-Fi版本,Wi-Fi 6E加入6G的訊號頻段,搭配指定的路由器,能夠避開壅擠的2.4G、5G頻段,實現低延遲、低干擾的上網體驗。 做為承載一切零件的主機板,能支援最新的功能固然是好事,但能否穩定的發會各項硬體的效能才是最重要的,本次實測小編使用Intel最新的Core i7-11700K處理器搭配RTX 3080顯示卡,要來看看主機板能否駕馭得住這兩大吃電怪物。 處理器:Intel Core i7-11700K 記憶體: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Bx2(共16GB) 顯示卡:MSI SUPRIM X GeForce RTX 3080 SSD: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 PCIe 4.0 M.2 SSD 電源:ENERMAX Platimax 1350W 遊戲測試方面,所有遊戲均設定在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減少延遲等選項,支援光追與DLSS內容的遊戲則是設定在畫質優先模式。 Core i7-11700K搭配RTX 3080已經能夠滿足非光追遊戲在2160P解析度下的遊戲順暢度需求,而光追遊戲如果想同樣在2160P解析度下體驗更好的流暢度,則建議將DLSS模式改為效能。 在創作者測試上,Core i7-11700K在Photoshop中取得進1,200分的高分,進行高解析度的複雜修圖完全不是問題,而在全方位硬體要求嚴苛的Premiere Pro中的得分則為827分,除了因為處理器只有8核心,所以輸出會需要較久的時間外,要進行的4K影片的剪輯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微星推出的MAG B560 Mortar Wi-Fi主機板將了大家期待已久的PCIe 4.0通道和Wi-Fi 6E通訊標準帶到了中階的主機板上,讓最新的支援規格不再只是價格高昂的Z590主機板獨佔,倘若玩家預算有限或是沒有高度硬體擴充性需求,不妨考慮這款功能性相當全面的超值產品。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PS5即將改款?!Sony官方文件曝光新型號CFI-1115A
Sony次世代家用主機PS5問世後,不管在性能的進步上還是截然不同的全新外表設計,都成為玩家們沸沸揚揚討論的話題,先撇除目前買不買的到主機的問題,光說這次PS5在散熱效率上下足功夫,進一步解決風扇噪音問題就是一項進步了(終於不是飛機了XD!),不過也讓PS5成為歷代最大體積的主機,也因此讓不少玩家還在觀望,坐等小改款後的「薄機」版本。 近日推特網友發現了一份來自秘魯的認證官方文件,該文件顯示Sony在上個月提交了新的無線通訊模組「module M20DAL1」時提到了PS5的新機型「CFI-1115A」,該申請也於5/23進行註冊。 Sony Group Corporation has filed for FCC ID approval on M20DAL1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https://t.co/gA6Vo40A5r— FCC ID (@FCCIDio) April 26, 2021 FCCID: AK8M20DAL1 (Model: AW-XM501)、いつかペルーのサイトに載るかな?と久しぶりに見たら載ってたわ。https://t.co/1lAaCd0ZnfImagenesタブの画像3枚目、SIEとPlayStationロゴ入り、"Equipment Model: CFI-1115A"、PS5新型すね。 pic.twitter.com/Mk9iMA3jII— あか (@_akatama_) May 27, 2021 雖說沒有透漏更多相關規格或外觀,不過據先前的傳言指出,新版本PS5可能會採用新的AMD 6nm客製化處理器,新款客製化處理器更是會比當前7nm的處理器還便宜,並將於2022年Q2、Q3之間開始量產。 既然硬體更新了,那外觀呢?若依照前代PS4的型號來看,現款PS5 CFI-1015A與新版CFI-1115A之間的小幅數字變化可能在外觀上也不會有太多的差異,若真要等到PS5薄機現身,可能要等到如PS4 Slim、Pro問世時那樣的大改款才有機會。 但不管如何,相信玩家最關心的還是何時才能買的到主機,畢竟受限全球疫情肆虐,家用娛樂需求提升,加上晶片短缺等種種影響下,次世代遊戲主機不管是PS5還是XSX/S至今供貨還是無法回穩,前陣子官方也表示這樣的缺貨情況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若依然無法改善產能,不管再改多少次版本,或許都跟顯示卡一樣看的到卻吃不到。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傳新版Switch將於9月發售?!到底有沒有新架構GPU、支援4K、OLED顯示器?
自從任天堂(Nintendo)推出Switch之後,整個世界就又再一次刮起了掌機旋風,依照目前的銷售速度,Switch有可能將會在年底超越Wii的銷量,成為老任創設以來最暢銷的遊戲機,而對於新版Switch的消息,無論是NVIDIA Ada Lovelace架構GPU、支援DLSS與4K解析度、還是搭載OLED顯示器,都是各種甚囂塵上、流言不斷。 而根據《彭博社》的最新消息指出,老任將於7月開始生產新版Switch,並於9月正式發售,另有傳言指出,6月12日的E3 2021電玩展開始前,老任便會向全球預告新版Switch即將到來。 但價格不會是如今的299美金了,目前除了「中國製造」的勞動成本不斷上漲外,各項零組件的缺乏不僅影響到出貨速度,也影響了價格,因此「升級版」Switch售價將會比現今在市場流動的Switch還要高,將會以349元美金的價格出現在各位玩家面前,並且老任計畫,「升級版」Switch將與Switch Lite一同取代如今的「標準版」Switch。 而如今全球晶片缺貨潮,老任也在前陣子出面聲稱Switch供貨不會受到影響,並且已為這新版Switch打造出一條漂亮的供應鏈,且Switch零組件所面臨的競爭要相對其他遊戲機來得少,加上基於過往成功的合作關係,因此,即便全球晶片缺貨,零組件的製造商與供應商也都有信心能弄好老任的訂單。 但這也不好說,近期Switch平台上陸續有大作上市,加上玩家們可能因為買不到PS5、XSX/S而加入Switch,而導致Switch需求量大增,如果新版Switch真如期出現,並且擁有流傳的規格,以如今全球各地防疫的情況來看,買不到家機,我還不買可以接電視的掌機嗎?而且,難保不會再次出現動森之亂的情況啊,到時新版Switch如期登場,就真的不會缺貨嗎?(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藏身於凡間的貴族龍王,MSI MEG B550 UNIFY主機板開箱評測
在剛結束不久的CES展上,微星發表了一系列即將與玩家見面的產品,從長期耕耘的主機板、螢幕、筆電等,到首次跨界挑戰的M.2 SSD,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荷包躲在牆角瑟瑟發抖)。 其中在主機板的部分,微星更是替主機板換上了全新的設計語言,不僅在整體的外觀上變得更為洗鍊吸睛,同時也針對旗下多款產品系列作出了重新定位與詮釋,像當中的UNIFY系列主機板將繼續以「暗黑」、「無光害」作為外觀特色外,也將以「高規格」作為其新一代的產品定位。 不過因為主機板發表的時候恰逢Intel推出了第11代處理器和相對應500晶片組,所以發表會上僅有展示Intel版本的主機板,但這可不代表微星就把AMD 500晶片組系列主機板給遺忘了喔! 例如這次小編要來開箱的MEG B550 UNIFY主機板,就是微星為AMD平台所帶來的全新產品,就讓我們一同從這塊主機板中看看新的一年,微星將要為市場帶來什樣的驚喜吧! 自從上次開箱微星的之後,小編就發現微星越來越擅長在產品之中製造驚喜了,像是這次的B550 UNIFY除了一般包裝中會附贈的線材與貼紙等周邊外,還提供了一組裸測支架供玩家使用,而且這個裸測架的底部還可以額外放入一顆120mm或140mm風扇,為主機板提供更好的散熱,在某些層面上,B550 UNIFY想要拉攏PC專業玩家的意圖相當明顯呢! 光是贈品就這麼特別,主機板的本體自然也不能漏氣,B550 UNIFY繼承了UNIFY暗黑、無光害的設計特色,底板內在是由6層PCB板打造,並在其中加入2oz的銅膜為主機板提供更好的散熱效率。 而在外在的部分,大面積的金屬散熱片看起霸氣十足,特別是MOSFET散熱片兼I/O遮罩部分,同時使用了細磨砂、粗磨砂、髮絲紋三種材質變化,加上浮雕的龍紋,更是彰顯了這款主機不凡的氣勢。 而在散熱片之下,主機板使用了能夠承受最大90A功率的14+2相供電,搭配第三代鈦金屬電感與微星開發的CORE BOOST 技術,讓通往CPU的電流更為穩定、精確,為主機板提供更好的超頻潛能。 提到了超頻,B550 UNIFY也為記憶體的部分導入了DDR4 BOOST技術,進一步提高了主機板對記憶體超頻的支援性,對比上一代B450主機板只能達到4133 MHz,B550 UNIFY最高可以容許玩家超頻到5100 MHz以上的記憶體頻率!誰說AMD平台超頻只能限於X系列主機板呢? 除了不俗的用料之外,這張主機板在擴充性方面也是相當的有亮點,看看主機板下半部滿滿的金屬散熱片嗎?B550 UNIFY一共為玩家提供了高達4組的M.2插槽! 而且顧慮到現在許多M.2 SSD都是採雙面顆粒的設計,在進行讀寫時兩面都會發出高熱,因此微星決定在散熱方面比照自家最高階主機板GodLike系列的待遇,每一條插槽都用上了M.2 SHIELD FROZR散熱設計和雙面散熱膠條來確保每一條SSD都能穩定工作不掉速。 另外,倘若真的4條M.2插槽都還滿足不了玩家的使用需求的話,主機板也還備有6個SATA 6Gpbs插槽可供額外擴充,因此只要口袋夠深,不管是要組建RAID 0、RAID 1還是兩者全包,B550 UNIFY都能滿足。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因為處理器和晶片組本身所能管理的通道數量是有限的,所以四條M.2通道(由上至下M.2_1~4)以及周邊的PCIe插槽(由上至下PCIe_1~4)在支援性方面會因為插入的裝置數量而有所改變,如果玩家真的將四個M.2插槽全數插好插滿,所有的PCIe插槽就會只剩下PCIe_1能夠使用。關於各個M.2與PCIe的通道設計如下: M.2_1:由CPU直接控制,支援PCIe 4.0/3.0 x4與SATA 6 Gpbs M.2_2:預設為晶片組控制,支援為PCIe 3.0x2,可以透過BIOS改為處理器控制,支援為PCIe 4.0/3.0 x4,不支援SATA 6Gpbs M.2_3:與M.2_2相同,但額外支援SATA 6Gpbs M.2_4:只能由晶片組控制,只支援PCIe 3.0x4 PCIe_1:由CPU直接控制,支援PCIe 4.0 / 3.0 x16或x8 PCIe_2、PCIe_2:由晶片組控制,支援PCIe 3.0x1,且如果M.2_2使用晶片組控制並裝入SSD,PCIe_2、3都會無法使用。 PCIe_4:由晶片組控制,支援PCIe 3.0 x16或x4模式,且M.2_4裝入SSD時,通道會不可用。 最後在主機板的I/O部分,主機板提供4個USB 2.0、3個USB 3.2 Gen1 Type A、1個USB 3.2 Gen 2 Type C、2.5G網路孔、PS/2鍵鼠插槽、HDMI埠、5組3.5mm音源孔、S/PDIF光纖輸出埠,無線連接方面則支援Wi-Fi 6與藍牙5.1。 外觀看完了,接下來就是效能實測時間!本次測試小編搭建3A平台,使用AMD Ryzen 5800X處理器搭配同樣也是微星新推出的Radeon RX 6800 XT Gaming Trio X 16G顯示卡,完整詳細規格如下: 處理器:AMD Ryzen 7 5800X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8GBx2(共16GB) 顯示卡:MSI Radeon RX 6800 XT Gaming Trio X 16G SSD:Seagate Firecuda 520 PCIe 4.0 1TB M.2 SSD 電源:Mistel 850W 首先在CPU跑分的部分,小編分別使用CINEBENCH R23(連續10分鐘)、R20與CPU-Z進行測試,Ryzen 7 5800X展現出了今年在單核心方面的進步,在R20、CPU-Z中,單核跑分接達到600分以上的高分。 在顯示卡效能測試部分,依照慣例,自然要先用3DMARK伺候一下,其中DX 12的Time Spy得分可達16,000分以上、DX11的Fire Strike則能突破3,7000分大關,表現亮眼,至於光追的Port Royal部分則有9,200分以上的成績。 常規跑分結束之後,我們來看看大家最關注的遊戲跑分,為了徹底發揮新3A平台的所有性能,本次測試小編全程開啟AMD推出的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讓處理器能夠直接透過PCIe 4.0通道讀取顯示卡資訊。 在畫質設定方面,所有遊戲一律設定在最高畫質,並關閉動態解析度、垂直同步、減少延遲等會影像FPS的選項,而在光追遊戲的部分則是將光追畫質設為最高。 首先來看看主流的無光追內容的遊戲表現,整體而言,由B550 UNIFY主機板 + Ryzen 7 5800X處理器 + RX 6800 XT顯示卡所組成的3A平台已有能力面對4K解析度的娛樂需求,在部分遊戲如《大地長征5》中,即使解析度達到4K,FPS也高達80,畫質和流暢性表現都相當優秀。 至於在支援光追內容的遊戲方面就比較極端了,在《光明記憶:無限》與《看門狗:自由軍團》中,即使是1080P解析度,遊戲的FPS值也達不了的60,唯獨《銀河破裂者》在一般模式下可以滿足1080P到2160P的順暢度需求,看來AMD在光追遊戲這塊,還需要有賴各家廠商的多多優化。 好的主機效能除了能夠帶來愉快的遊戲體驗外,在工作上也是如虎添翼,尤其是對硬體性能要求很高的數位創作領域,所以小編也測試了創作者常用的Adobe Photoshop、Premiere Pro和知名3D創作工具Blender在平台上面的跑分。 根據結果,注重處理器性能的Photoshop在Ryzen 7 5800X的幫助下,獲得了1100以上的高分,想要進行高解析度圖片的修圖完全不是問題;至於對全方位硬體要求都很高的Premiere Pro則是獲得651分,尚能勝任不是過於複雜的4K影片剪輯;最後在Blender中,該程式計算每個測試場景所需的渲染時間,因此每個場景花的時間越少,效率也就越高,RX 6800 XT在這部分所花的時間約是40秒到2分多鐘不等。 一般來說,B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多是屬於中階的產品,因此在用料上可能和頂級的X系列主機板有一定落差。然而微星的B550 UNIFY在整個設計與用料規格上卻是幾乎比照高階主機,像是8+8 Pin電源插槽、14+2相供電設計、4組雙面散熱的M.2 SSD插槽等,讓入手中階產品的玩家也能體驗超頻和享受豐富擴充性的便利。 而在另一方面,既然微星都把B550主機板堆料堆這麼滿了,那是否也就代表接下來的高階產品將會有更為驚人豐富的設計呢?究竟微星會在新的一年推出什麼樣的好料,就請各位拭目以待並持續鎖定PCDIY!的各式最新開箱測試吧!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華碩ROG Keris Wireless電競滑鼠實測開箱,擺脫線材束縛,不到80g的神兵利器!
隨著電競產業發展,各家廠商投入的資源越來越多,開發出眾多不同的電競產品,如知名大廠ASUS ROG的旗下電競產品線就相當的豐富,從PC內主要硬體到PC外的周邊設備,甚至是筆電、手機都能看到ROG這顆信仰之眼。 對於PC玩家們來說,最常接觸的就是鍵盤、滑鼠,尤其身為一位FPS玩家,滑鼠的好壞更是會決定一場勝負的關鍵,於是致力於滿足玩家需求的ASUS ROG便與專業玩家合作,耗時數月推出了專為FPS玩家設計的ROG Keris系列,並分為有線與無線版本,小編這次就入手了較為便利的無線版本ROG Keris Wireless來為大家介紹,那事不宜遲,想知道ROG Keris Wireless有什麼特別之處就繼續往下看吧! ROG Keris Wireless外觀採用霧黑塗裝,整體造型設計較低調樸素,實際尺寸為118x62x39mm,屬於專為右手設計的小巧滑鼠,而RGB燈效發光區域位於信仰之眼以及滾輪上,左右鍵更是特別採用了在鍵盤上廣受好評的PBT材質,提供較佳的抗汗塵性、更清晰準確的點擊反饋以及更耐用的機械強度,左側磁吸式側鍵除了原本滑鼠上的「黑色」更可拆換原廠提供的「灰色」以及耀眼的「電馭粉色」,讓玩家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特色。 ROG Keris Wireless採用Type-C USB連接方式,提供最快速的充電效能,只要充15分鐘即可提供多達12小時的電力;另外內建電池續航力在2.4GHz模式下長達78/56小時(RGB開/關),藍芽模式更是長達110/65小時(RGB開/關),讓玩家即便攜帶外出也能長期無線使用。 一個滑鼠的好壞,除了硬體構造本身,與鼠墊最直接接觸的鼠腳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就像汽車一樣,即使是設計再完美的超跑,裝上一組普通輪胎也是無法發揮百分百實力,而ROG Keris Wireless在這方面就有特別下了功夫,使用了每塊均是由完整的圓形切割而成的全向性鼠腳,並採用100%PTFE鐵氟龍材質,確保在大部分表面上都能平順滑動。 相信不少玩家們遇過滑鼠還沒壞,但鼠腳已經磨完的窘境,如果是汽車,要換輪胎可以說是相當簡單,但滑鼠鼠腳卻不一定都有管道能更換,通常原廠沒有推出就只能找副廠鼠腳或玩家自行DIY剪裁甚至是直接換新滑鼠來解決;而玩家們的心聲官方也有聽見,原廠相當貼心的直接隨附了一組鼠腳來讓玩家更換,大幅增加滑鼠使用壽命。 細看底部,可以看到滑鼠DPI調整/切換鍵、藍芽配對鍵以及開關/模式切換鍵位於底部光學感測器兩側位置,ROG Keris Wireless的光學感測器高達16,000 DPI,透過DPI鍵能快速切換400(紅)、800(紫)、1600(藍)以及3200(綠) DPI等預設四組模式,DPI燈號則直接與兩區RGB燈效整合顯示,另外更可直接透過長按DPI鍵3秒來透過滾輪調整100~16,000 DPI(每段100 DPI),無需額外再進軟體調整,相當便利。 除了鼠腳之外,滑鼠中另一項消耗品就是每天都在點擊的微動開關,ROG Keris Wireless也特別搭載了「ROG微動開關」,不僅點擊壽命高達7000萬次,更採用高功率鍍金電接面來強化電源連接處並有效防止環境腐蝕,另外透過ROG嚴謹製造標準讓微動開關的力偏差控制在+/-5gf內,提供一致的點擊感。 不過要是在長期使用後,真的發生了微動開關故障情況,以一般市面上滑鼠來說,或許大神們能花幾十元自行拆卸滑鼠來更換微動開關,而一般普通玩家就只能自掏腰包來換新滑鼠,但不用擔心,ROG Keris Wireless的另一項特色就是更換微動開關相當簡單,只要將底部兩顆螺絲卸除即能輕鬆拆開滑鼠上蓋,原廠更是隨附了一組Omron微動開關來讓玩家們更換,讓滑鼠壽命大幅提升。 最後實際使用可以明確感受ROG Keris Wireless握感以小編的手來說包覆性相當不錯,加上僅79g的輕盈重量搭配100%全向性PTFE鐵氟龍鼠腳,整體抓取、滑移都相當輕鬆不費力,側鍵的位置也恰到好處,幾乎不太會發生誤觸情況;另外微動開關部分,ROG微動開關點擊回饋相較於隨附的Omron微動開關還要再硬朗、清晰一些,推薦玩家們可以都試試看找出自己喜好的手感。 隨附的ROG Paracord Type-A-Type-C USB連接線採用相當柔軟的編織材質,讓ROG Keris Wireless即便接上線材也能大幅降低阻力,幾乎不會干擾滑鼠操作。 透過Armoury Crate可以調整ROG Keris Wireless按鍵功能、DPI、燈效等功能,也能看見目前滑鼠電量,若玩家想打造專屬自己的特殊燈效也能透過AURA Creator來實現,讓低調ROG Keris Wireless在黑夜中展現出獨特的風采。 ASUS這隻ROG Keris Wireless造型設計相當不錯,平凡不浮誇的外表,適合低調的玩家們,透過更換側鍵與RGB燈效也能打造出獨特的風格。 雖說DPI鍵是做在底部要即時切換會稍些不便,不過另一方面也能完全避免誤觸情況發生,對於不會經常更動DPI的玩家們來說相信是不會有太大影響。 整體實際使用下來,令人最驚豔的還是ROG Keris Wireless那輕盈的重量,身為一隻無線電競滑鼠卻能在高續航力下同時輕量化至79g,甚至比一些有線滑鼠還要輕盈,整體滑移手感相當輕鬆不費力,喜歡輕盈重量又同時擁有無線功能滑鼠的玩家們,不妨可以考慮看看這隻ASUS ROG Keris Wireless。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老黃的新「Ti」刀準備出鞘,NVIDIA確定將在5月31號進行新品發表會
科技業的「年中」大事COMPUTEX將在5月31號展開,受限於嚴重疫情的關係,今年的大會依然會改以線上的形式,按照往年的慣例,不少廠商都會在其間亮相自家的最新產品,其中就包含大家再熟知不過的NVIDIA,同時於官方Twitter上也發布了預告短片。 雖然除了告知6月1號台灣時間下午一點會在Youtube和Twitch上進行線上發表會外,官方就沒有提及任何資訊了,但是從影片滿滿的金屬結晶和融化的金屬溶液,實在很難讓人不去「鈦」做聯想,畢竟鈦的化學符號就是「Ti」啊!加上之前已經有不少爆料與偷拍照片捕捉到實體的RTX 30 Ti系列顯示卡,兩者相結合下,答案幾乎可以說呼之欲出了。 根據過去洩漏的消息,NVIDIA預計至少會準備RTX 3080 Ti和3070 Ti兩款顯示卡,不過無法確定是否會加碼推出RTX 3090 Ti。 規格上,RTX 3080 Ti的記憶體容量再改了又改、改了又改之後,最新的資訊是將只會從10GB提升至12GB GDDR6X,不會有16GB或20GB的大容量,配合使用強化版的GA102晶片,將具備10240個CUDA單元和80個串流處理器,基礎與動態時脈則是定在1,365/1,665 MHz。 RTX 3070 Ti的整體的升級幅度上則比較小,記憶體將和現有(買不到)的RTX 3070一樣維持在8GB GDDR6X,CUDA數量則小小的提升4%來到6144個,串流核心數量則為48個,有鑑於整體規格變化較小,也許有機會在功耗方面持平或是更少。 當然發布是一回事,貨量又是另一個故事,考量到近期挖礦熱潮有所衰退,加上老黃也表明除了最高階RTX的XX90系列會不鎖挖礦算力外,未來的卡片都會全部鎖定,所以也許、可能、大概...在入手難度上會比較容易,看著現今台灣的疫情如此嚴峻,只能關在家中足不出戶,真的需要一張好顯卡來彌補空虛的心靈啊!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掌機市場復甦?!除了Apple以外、傳Valve也計畫推Steam掌上型遊戲機「SteamPal」
知名遊戲平台Steam,相信是大部分PC玩家再熟悉不過的平台之一,即便近年來在PC上如Ubisoft Connect、Microsoft Store或是砸大錢不斷推出限時免費遊戲的Epic Games Store等平台出現,都還是無法撼動Steam位居龍頭的地位。 而除了軟體之外,事實上在硬體領域上Valve也推出過許多產品,如Steam Link、Valve Index以及Steam控制器等。 而近日SteamDB創辦人Pavel Djundik在GitHub的Steam數據資料中再次發現了代號「Naptune」的控制器以及「SteamPal」、「SteamPal Games」相關名稱。 在「SteamPal」中更包含了quick access menu(快速進入選單)、power menu(電源選單)以及Airplane mode(飛航模式)等等眾多與硬體主機相關的名詞,似乎透漏出Valve打算推出掌上型遊戲機?! This update also added a "quick access menu" and a "power menu"I have a feeling all these strings related to "Neptune": https://t.co/Ih0K2y4E5AIs Valve making a handheld Steam console?— Pavel Djundik (@thexpaw) May 25, 2021 而根據外媒的消息指出,Valve一直都在開發一款類似Nintendo Switch的PC掌上型遊戲機,運行方式是透過Linux在該遊戲主機上遊玩Steam PC平台上眾多遊戲,而硬體規格雖然還不明朗,不過可能會是搭載Intel或AMD的處理器,畢竟整體運作方式其實就跟PC差不多。 不過說到這類掌上型PC,其實市面上早有許多廠商推出類似產品如Aya Neo、GPD Win Max以及Smach Z等等,這些遊戲機也都號稱支援Steam遊戲,但實際銷售情況似乎都不是很樂觀。 而掌上型遊戲機市場其實自智慧型手機誕生以及手遊市場崛起以來而逐漸式微,目前可以說是僅剩Nintendo Switch獨霸,但NS的銷量會如此漂亮除了硬體本身設計相當創新之外,最大的重點還是在於那些任天堂自家的獨佔IP遊戲大作相當受玩家們青睞,像隔壁棚PS Vita被玩家詬病的點之一就是遊戲量太少而最後銷聲匿跡。 所以回過頭來看Valve這款「SteamPal」掌上型遊戲機是否能撼動NS的地位?最大的要點或許還是要回到獨佔大作遊戲上,不然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也說不定。 但從另個角度來看,Steam上有眾多優秀的獨立遊戲作品,這些小品遊戲不僅多數不會跨到其他平台上,硬體需求也不會太高,或許這樣讓玩家們能隨時隨地遊玩這些獨佔小作也是SteamPal不錯的特色之一,還是值得讓人期待。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